人工巡檢
新聞呼和浩特2月7日電(記者 張鑫)線路凍害是鐵路線路的一種“常見病”,多發(fā)于北方寒冷地區(qū)。由于路基內部的黏土含水,在嚴寒氣溫作用下就會凍結膨脹,把本來筆直平順的鋼軌頂得坑洼不平,影響列車運行的平穩(wěn)。
唐包鐵路作為“西煤東運”主要通道之一,承擔著內蒙古能源保供運輸重任。隨著冬季進入煤炭運輸高峰期,重載列車運行密度加大,加上北方地區(qū)寒冬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,對鐵路鋼軌狀態(tài)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呼和浩特工務段旗下營線路車間民族線路工區(qū)的24名職工擔負著唐包線12公里線路、27組道岔的養(yǎng)護維修任務,每年冬季,為線路消“腫”治“凍”都是工區(qū)的頭等大事。
入冬以來,工長張鑫堅持把精準分析設備狀態(tài)作為精確整治線路凍害第一關,一方面梳理歷年來凍害數據,結合凍害起訖位置、凍害最大高度等建立觀測臺賬。另一方面,利用電子道尺、軌檢小車、水準儀等精密儀器,對重點觀測區(qū)段開展靜態(tài)測量,并結合軌檢車圖紙的動態(tài)數據,精準分析設備狀態(tài)。借助高精密儀器精準查找凍害位置,確定凍高峰值,通過科學計算將適配的調高墊板墊入軌底,用毫米級標準為鋼軌“塑形整形”。
春節(jié)期間,張鑫又一次堅守崗位,雖然有精密儀器和科學手段助力整治凍害,張鑫依然每天上線路轉一轉,親眼看一看。他堅持每天手拿凍害臺賬,采取徒步檢查、添乘巡查的方式,對管內線路設備進行動態(tài)、靜態(tài)檢查,重點加密地表排水不良、道床板結嚴重、橋涵過渡段等凍害易發(fā)頻發(fā)地段的檢查頻次,實時監(jiān)控凍害發(fā)展情況。
寒冬的氣溫逼近零下30攝氏度,張鑫每次上線干活都是厚棉褲套薄棉褲、大棉襖套小棉襖,但刺骨的寒風仍然直往褲管、脖子里鉆,不一會兒身體就凍麻了。
盡管如此,張鑫還要時不時單膝跪地,雙手拄著冰涼的鋼軌,定睛觀望水平高度,一個班蹲起千余次?!翱匆娨涣辛谢疖嚢踩\行,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”張鑫說。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