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地交給合作社去種,農民當“甩手掌柜”,收入不僅不減,反而增加,這是真的嗎?這背后到底是什么邏輯?
驚蟄已過,春分將至,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(jié)。記者在內蒙古通遼市多地走訪后發(fā)現,當地很多農民只是在協議上簽個字,不僅完成了春耕備耕的準備工作,甚至到秋收前,他們都不用再操心了。
科爾沁左翼后旗伊和布拉格嘎查的農民巴達仍貴就是這樣的“甩手掌柜”,他從前年開始就把自家的63畝地托管給了嘎查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。
“土地托管了,我就能騰出手來專心搞養(yǎng)殖?!卑瓦_仍貴說,“我還在合作社里開農機,一年下來又多掙3萬元工資?!?/p>
2024年,由伊和布拉格嘎查黨支部牽頭,聯合蘇木5個嘎查12個小組,成立了巴胡塔蘇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社,實現了1.72萬畝耕地“全托管”?!敖衲?,我們準備托管5萬畝耕地,春節(jié)前就開始跟農民挨家挨戶簽署協議,目前已經接近尾聲?!卑秃K木副蘇木達劉金山說。
為啥托管了就能實現增產增收?劉金山算了一筆賬。
降成本。劉金山說,由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出面,由于經手的土地面積大,有了議價權,各項成本得到大幅削減,“3月7日,我們聯合9個村的合作社代表一起去黑龍江和吉林的農資廠家談合作,每畝地的農資成本550元,比農戶自己購買能便宜50元。”
增面積?!巴恋卣弦院?,小田變大田,各家各戶的田壟都不見了,全都種上了玉米,實實在在增加了種植面積,每家每戶都能多收點糧?!眲⒔鹕秸f。
上技術?!巴恋卣狭?,就能使用大規(guī)模機械化作業(yè)和推廣先進種植技術,增產增收順理成章?!卑瓦_仍貴說,“往年自己種地,沒用什么技術,一畝地最多打1200斤糧食,去年每畝地竟然收了1800斤,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?!?/p>
在這“加加減減”中,不僅當“甩手掌柜”的農民們實現了土地增產增收,很多合作社的實力也大大增強,實現了“鳥槍換炮”。
在科爾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鎮(zhèn)車家子嘎查,車田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陳胡日查正在接收新運來的拖拉機。
兩臺嶄新的拖拉機僅車轱轆就一人多高。陳胡日查說,這種拖拉機省油、效率高,一天能種300多畝地。
車田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采用全托管模式,每畝地向農民收480元托管費,地里的收成全部歸農民。從播種到銷售,合作社提供一站式服務,村民們基本不用操心。
“農機具都是合作社自己買的,從種到收的設備我們都有,拖拉機、打藥機、旋耕機、播種機……”陳胡日查說,托管模式帶來的收益很可觀,平均每畝地有60至70元純利潤,合作社的農機才能不斷更新換代。唯一令他苦惱的地方就是,剛剛擴建沒多久的一千多平方米的農機具倉庫已經滿了。
嘗到了土地托管的甜頭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進來。“從2022年到2025年,這幾年合作社發(fā)展很快,社員由最初的5人發(fā)展到20人,土地托管面積從3000畝增加到2萬畝?!标惡詹檎f,“這幾天還有別的村的人陸續(xù)來簽訂托管合同,看中的就是我們的高質量服務?!?/p>
作為內蒙古產糧大旗,科爾沁左翼中旗正構建“高標準農田+玉米單產提升+社會化服務”高效托管方案,以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依托,實行集中連片整鄉(xiāng)鎮(zhèn)(嘎查村)推進,引導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或采取全托管(半托管)形式經營。
土地還是原來的土地,換了新的經營形式,新的玉米品種、新的農機設備、新的種植技術等,都陸續(xù)出現在內蒙古通遼市的農田里,讓土地煥發(fā)出新活力。(記者 連振 王春燕)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